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理念应做必要调适--与《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隐私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商榷

作者: 陈堂发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个人资料 隐私权 人格尊严

摘要:我国确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基于宽泛隐私内涵的隐私权严格保护的法律精神与司法理念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及政治环境、人文环境,隐私保护理念应做必要调适。隐私本质在于“私”的合理隐匿,网络用户公开的个人资料系个人自愿放弃,不影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不应归为严格意义上的隐私。不法人员非法恶意使用个人资料可能导致相关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则属于另一范畴的法律关系。用户因缺乏对微博隐私功能充分了解可能导致隐私泄露,是否可表述为“隐私保护能力”问题,需要商榷。无论从司法层面还是法理层面理解,隐私保护“能力”都有其特指情形。


上一篇:消费社会视域下畅销书文化价值回归
下一篇: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纪录片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版权所有© 2015 《中国出版》编辑部  京ICP备0506476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南路55号  邮政编码:100023